法难拈花正法眼藏

名相浅释(41 〜 45)

四十一,何谓“止观”

《大乘心地观经》云:“三界之中以心为主,能观心者,究竟解脱,不能观者,永处缠缚。”故止观法门乃得定开慧之重点法门。释尊随机施教,教三界内钝根众生修“苦空、无常、无我”之析空观,教三界内利根众生修“诸法缘生无性,当体即空”之体空观,教三界外钝根菩萨修“空、假、中”之次第三观,教三界外利根菩萨修“澄性圆明,圆妙,直下照去,三观任远圆成之一心三观。“止观”法门以天台宗“圆顿止观”为最胜,所谓圆顿止观即是系统法界--止,一念法界-观,初后不二,行解俱顿,其有一心三观修法,依《摩诃止观》之十境观法,先释定阴入境之第六意识为所观之境,盖因第六意识乃妄想生死之根,故先观资破此识以了生死根结,再当十乘能观之法,以观不可思议性德,即空,即假,即中,透真谛之不生不灭,本来空寂之自性,融俗谛之应用无尽,具足妙假之自体,合中谛即空即假,非空非假之灵明,三谛融为一谛,为自性一体之三面,分而不分,圆融无碍,於三谛圆融中具足百界千如三千诸法,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圆融合一,由此则破见思、尘沙、无明三惑,证得一切种智,成“般若、解脱、法身”三德,体、相、用三谛妙理全体体现,故天台虎溪大师曰:“境为妙假观空,境观相资即是中,忘照何曾有先后,一心融绝了无躁”。一心三观为不可思议妙观也,学人欲深入禅解,可研参《摩诃止观》十卷。

四十二,何谓“以假修真”?

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此谓假,“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,此谓真,世闻一切皆是因缘和合之幻相,吾人色身,神识也是四大五蕴幻化而成,通过种种法门修持,正是以假还真之过程,所谓“法门”也仅是手段工具而已,都是假名,一旦妄息,由有相入无相,则“真”自显。修行无非是去妄显真,先空“我执”--假,再空“法执”--空,最后“空执”--中,也破之。如是便得中道实义,得光明自性,转一切障果成大光明藏。故一切方法都是方便权宜。学人勿以种种推理代替修证境界。佛法唯证相应,绝戏对待,故《圆觉经》云:“以有思维心,测度如来圆觉境界,如取萤火,烧须弥山,终不能着”,待假尽真显,三觉圆满,则法界圆明,慧眼洞彻也。

四十三,何谓“因果”?

因果律是佛教重要理论之一,“因”即起因,“果”即结果。世出世间决不会有无因之果,也不会有无果之因。万事万物都遵循原初,续发和演化之规律之中,生老病死,成住坏空,皆在因果循环之中,如是因即有如是果,吾人如能通过佛法修持,慎因畏果,便能因果不昧,超出轮回。

四十四,何谓“万缘放下”

对六尘境界一切事物,过而不留,接而不染,不随不迎,念而无住,随缘接应而心无粘着,便是万缘放下,而非一切压制,抛弃,消极逃避,更不是痴呆和失忆。

四十五,何谓“中道”?

《中论》云: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,世间诸相因缘和合而成,因缘一旦离散则不可得,所以说,所有因缘生法皆为空,然此空也不可得,若执此空又成妄有,故《中论》又云:“大圣说空法,为离诸见故,若复见有空,诸佛所不化。” “诸法实相者,心行言语断,无生亦无灭,寂灭如涅槃。”若一切归于空无,则成断灭,故非空非有,即空即有,便入“中道实相”,实相者,无不相也。

(待续)

大乘心宗八十八世,禅宗六十一世衣钵弟子毗嚧行武法难供养同修


发表回复